杜岫石教授原名杜秀实,岫石是她早年的笔名,1923年出生于长春的一个满族家庭,生长于伪满时期。她说:“我热爱祖国,但祖国到底是什么样子?对我又是非常的抽象和渺茫?!薄拔液奕毡竟碜?,还要和日本鬼子打交道,这使我非??嗄??!彼笔毙闹械呐枷袷前徒鹗橹械木趸?。那时,巴金的书是禁书,她就把巴金的书撕成单页放在被子里带回家。十四五岁的时候,她常常写一些小文章,发表在《康德日报》《大同日报》的副刊上,表达对现实的不满。她也写日记,抒发自己的爱国之志、苦恼之情。一次日记被一个老师看到了,要把她送去宪兵队。多亏有另一位老师把她的日记扔到火炉中,又将她痛斥一顿,才算完事。1939年赴日本留学,进入明治大学女子部法科。她之所以学法,是认为学法可以给穷人做辩护,很有意义。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她在东北人民政府研究局工作。从1950年起,她在东北人民大学(现吉林大学)执教,先是在法律系讲授刑法,不久就到哲学系讲授逻辑学。1979年调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。她的一生主要从事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,作出了重要贡献,是我国著名的逻辑学家。她先后担任吉林省逻辑学会副会长,中国逻辑学会及其辩证逻辑研究会、法律逻辑研究会、逻辑与语言研究会的常务理事或学术委员。她的学术成果收入《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大辞典》《二十世纪中国哲学》(人物卷)等。
对逻辑学情有独钟
20世纪五六十年代,国内开展了长达十年之久的逻辑大讨论。杜岫石教授头一年就参加了讨论,先后在《光明日报》《哲学研究》《吉林大学学报》发表了13篇论文,同多位学者进行论辩,在论辩中阐述自己的观点。她当时是新中国少有的女逻辑学家,被称为“稀有金属”。
逻辑学是个大家族,包含着多个分支学科和研究方向。杜教授的主要关注点,是逻辑学在提高人们思维水平方面的独特作用。她认为,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,从某种意义上说,逻辑学是思维的“病理学”“解剖学”和“保健学”。因此,她强调逻辑理论一定要联系思维实际,要不断总结人们思维的逻辑形式,并体现在本民族的语言形式中。她独立思考,反复打磨,出版了多种逻辑教材和专著,比如《逻辑学讲话》(1958)、《逻辑学讲话》(朝文版,1959)、《形式逻辑教程》(1980)、《辩证逻辑》(合著,1981)、《形式逻辑与数理逻辑比较研究》(主编,1987)、《形式逻辑原理》(主编,1987)和《岫石文集》(2002)等。她的观点不一定被逻辑同行普遍认同,但她的著作多引起学术界的关注,给人以启发。她非常重视逻辑普及工作,离休后受聘在中南海夜大学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、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兼职,讲授逻辑学。她提出,逻辑学是人类思维活动的“导游图”,它可以帮助人们提高逻辑思维水平,避免犯逻辑错误,所以人人都应该学点逻辑学。
在6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,她爱生如子,循循善诱,诲人不倦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,有的已经成为知名专家、杰出教授。
杜老师指引我走上逻辑路
我1959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,杜老师教我们逻辑课。当时在学生的心目中,杜老师是著名的逻辑学家,在全国逻辑大讨论中,她经常在报上发表文章,和别人争论。我们所用的教材,也是杜老师自己写的。她的课,我们都很爱听,同学也都很敬重她。有一次上课,我说教材有一个地方可能讲得不对(记不得是什么问题了),她马上说,你说说看。我大着胆子说了我的看法,没想到杜老师当场肯定了我的意见,说是教材写错了。老师的一句话,让我十分激动,备受鼓舞,从此我就喜欢上逻辑学了,不仅认真上好每一节逻辑课,报刊上发表的逻辑文章也找来读。1964年,中国科学院哲学所金岳霖先生招收逻辑学研究生,系里领导和杜老师都动员我报考,我就报考了。于是我就到了哲学所,此后半个多世纪再也没有离开逻辑学。
现在想想,当年一位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大学教授,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,公开承认自己有错,对学生产生多大的作用!我后来指导研究生,一直是向杜老师学习,鼓励学生批评老师,提出创见。
长城脚下树丰碑
杜老师一生俭朴,衣食住行都十分简单。晚年她患乳腺癌、肺癌,多次住院。一次她的后背疼,我帮她揉一揉,不经意间看见她的背心上有好几个洞。第二天,我拿一件新背心让她换上,她就是不肯换,说还能穿。我说,旧的换下来,咱不扔,可以保存起来,边说边脱总算换了下来。现在那件旧背心我还保存着。
然而,在1999年,她的先生、北京大学法学系主任、我国刑法学的开创者之一甘雨沛教授去世后,杜老师以甘雨沛的名义在北大法学院设立了奖励基金,用以奖掖品学兼优的学生。在这之后不久,她和我商量,要以她和甘雨沛教授的名义捐一所希望小学,让我去运作。北京市有关单位给我提供京郊8所小学,我看过4所,最后选定长城脚下的大水峪小学,命名“沛石小学”。2001年9月12日,沛石小学落成典礼在一间普通的教室里举行,当主持人恭敬地请杜老师讲几句话时,杜老师从上衣兜里拿出一个字条,请人代读:
我没有什么可说的,也没有什么值得说的。捐助希望工程只是主客观的统一。从客观上说,希望工程需要捐款;从主观上说,我个人具备一定的捐助能力。谢谢!
杜老师的几句话,让在场的人们十分惊讶,又非常感动,有的人流下了眼泪?!豆饷魅毡ā芬浴冻こ墙畔率鞣岜媸⊙У慕ⅰ肺庾隽顺てǖ?,北京电视台多次展播杜老师的捐助活动及与沛石小学师生的交流。
熟悉杜老师的人都知道,她经常说的两句话:“真正的强者不是能压倒一切,而是不被一切所压倒?!薄叭松募壑挡辉谟谒魅《嗌?,而在于留下什么?!闭馐撬簧淖非?,她真真正正地做到了。
“心底无私天地宽,告别余生亦坦然?!保ǘ裴妒铮┤ス媸⊙У娜硕蓟峥吹?,在校门内的左边,有一块白色低矮的碑,碑后有玉兰树。杜老师的骨灰就埋在树下。杜老师生前对我说:“玉兰,纯洁,不张扬。骨灰埋在树底下,不占据一寸土地,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?!?/p>
(作者单位: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)